朋友圈募捐,互联网公益的重大BUG
前段时间朋友圈转爆了的“罗一笑,你给我站住”文章,将朋友圈募捐推到了风口浪尖上,又是一阵舆论风波兴起,有谴责罗尔的,有替罗一笑感到同情的。朋友圈捐献早已有之,与此相关的诈捐、骗捐等现象也屡屡发生,善心被利用,变成一些人敛财的手段,许多捐献者在感叹,朋友圈里的捐献,这事儿还能做吗?
互联网公益可补传统公益的不足
其实在过去,关于公益的讨论、争论一直就有,很多人认为,公益应该有规则约束,有可信任的程序,有专门的公益组织和机构,有完善的法律规则等,才不会让爱心唐捐,让好事变成坏事。
随着技术的发展,信息传达的速度变得更快了,这是好事,随之而来的是,一系列相关的领域也都发生了变化,比如公益这件事情,以前要一对一地直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,并不容易,首先你很难得到他们的信息,其二捐助的过程也更复杂且漫长。在以往,更多时候,是公益组织、慈善机构在做这些事情,但信息时代之前的程序,必然存在着速度相对慢、范围不够宽广等问题。也就是说,如果一个是急需要帮助,真的十万火急,但通过公益组织、慈善机构,未必就能及时地获得救济。
在今天,朋友圈里的许多人,其实都不是朋友,尤其是转发而来的信息,真真假假,很难辨别,但这不是慈善的问题,而是信息传播本身的问题。这对传播者和接受者来说,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,树立理性的态度,有一点儿鉴别的常识,是有必要的。尤其是发达网络时代,有很多专门的营销手法、营销机构,他们研究人性的弱点,很容易达成他们的目的,有时候一篇煽情的文章,就能够轰传天下,换来无数的同情、支持、甚至是捐款,这时候,理性的态度无疑就非常可贵。
这就是社会的进步,传统的公益、慈善方式,是普遍化的、精英化的方式,今天的朋友圈助人,则是小型的、熟人间的帮助。而且,如果真的知道对方需要帮助,那么通过朋友圈无疑效果更好,更快。
慈善应该是有规则的
罗尔事件仍在发展,目前还难有定论,但从另一方面看,它其实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,比如说谁有资格发起捐款的问题?什么人可以发起,什么人不能发起,应该有法律标准。富人是否就不应该接受捐助,如果不应该,多富才算富?我们常常说雪中送炭,但是一个人怎样才算在“雪中”,大雪纷飞的时候,他有一幢有空调的别墅算不算?他有一间可以遮风的房子算不算?还是说一定要身处野外赤身裸体才算?如果有法律的标准,那么我们就很容易判断,罗尔究竟应不应该接受捐助,如果没有标准,争论就很难有结果。
必须加快建立更完善、更有效的规则,使人们可以互相信任。如果不能,一次错误的捐助,将会让本来就脆弱的信任,彻底破灭,这才是最大的危险,也是最值得担心的悲剧。
真正的公益应该是给需要帮助的的人的,朋友圈诈捐层出不穷,也在消耗大家的爱心,使得我们对陌生人更谨慎,怀疑也更多,这也会影响到社会的文明进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