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0家电子商务失信企业名单敲响电商信用警钟
销客多讯:个人信息被泄露、恶意刷单、虚假交易……人们熟知的网络欺诈风险尚未清除,跨境消费额度被透支、社交电商信任危机等新型网购风险已进入公众视野。“双十一”前夕,国家发改委下属机构牵头编制的《电子商务领域信用风险“双十一”预警报告》发布,国家信息中心主办的“信用中国”网站公布了首批500家电子商务领域严重失信企业黑名单。
在“剁手”一族摩拳擦掌,准备“双十一”买买买之际,有关部门发布“预警报告”,给电商平台、商家、网购爱好者及时打了预防针。
网购给人们带来购物便利的同时,也带来了烦恼:个人信息泄露、恶意刷单、7天无理由退货难落地等。这些烦恼表现虽不同,但根源都在商家信用缺失、监管部门政策不健全等方面。
若要网购风清气正,还需政府、社会组织、电商平台、商家和消费者等各方共同努力,你一砖我一瓦,久久为功,共筑网购“信用长城”。
于政府机构、消费者协会等而言,既要及时提供类似《电子商务领域信用风险“双十一”预警报告》的信息服务,也要尽早与电商平台无缝对接,探索开展税收、质量、打假、物流等监管,用好疏堵两只手,引导、监管电商平台和商家诚实守信,更好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。
于电商平台、商家而言,应发挥构建“信用长城”的主体责任,自觉遵守法律法规,严格规范经营行为,主动接受政府、社会、消费者监督,持续培育诚信经营正能量,为电子商务长远发展筑牢根基。比如,电商平台可以采用定期发布商家诚信红黑榜、对诚信商家给予流量倾斜和推广优惠等方式,引导商家争做诚信经营户,共同维护经营秩序。
于消费者而言,一方面需检点自身行为,避免诸如为“好评返现”而发布虚假信息误导其他顾客,为“碰瓷”商家而恶意退货、恶意差评等做法,努力做诚信消费者;另一方面,遭遇个别商家的欺诈行为后,也要主动曝光、维权,以便保护自己和更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总之,和线下商业“信用建设”一样,网购“信用长城”的构筑,也需各方持续不断付出努力。